和字网首页(Home) | 论坛首页(Forum)
Welcome Guest! To enable all features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Notification

Icon
Error

Guilin Ouyang
#1 发表时间 : 2013年2月27日 20:25:35(UTC)
Guilin Ouyang

等级: Administration

组: Administrators
注册时间: 2012/2/4(UTC)
帖子数量: 233

什么共生?为何共生?如何共生?

欧阳君山


人首先都是自己,“我”好,“我”美,“我”牛,“我”了不得,总而言之,“我”的价值比对方高——所以博弈不可避免,因为对方也是这样想的,“我”是“我”,可对方也不是什么“孙子”,也是“我”!如果要避免互无斗乃至共毁,根本之道就是超越自私,走向和合,实现共生——人性是“我”和别人的对立统一,这就是共生的人性根源。
——题记


共生的提出:胜利而没有安全感


“吾来,吾见,吾征服!”——凯撒大帝这一句掷地作声的话把胜利者的感觉一写无遗,夫复何求!但这只是台面上的荣光,私底下,胜利者们却常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甚至也提心吊胆,于夜深人静时无法入睡。

鲜明莫过于北宋王朝创建者赵匡胤,一次与石守信等高级将领喝酒,正浓时分,一声长叹:“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意思是说,自从当上皇帝后,苦死了,觉都睡不好啊。吓得石守信等忙叩问究竟,太祖实话实说:“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意思是说,谁不希望富贵呀,要是下属把黄袍披到你们身上,就像你们当年拥护我那样,怎么办?史载,第二天,石守信等高级将领称病不朝,主动提出解除军事大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

为什么胜利者都没有安全感呢?答案或许就是以力服人,而非心悦诚服。“我”用暴力征服别人,别人为什么就不会同样用暴力征服“我”呢?这就是“共生”的伟大意义,“我”要生,别人也必须生;唯“我”生,别人不能生,“我”生亦恐惧。

共生的根源:人性是“我”与别人的对立统一


今日世界严重偏离共生,达沃斯论坛发布的《2012年全球风险报告》显示,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50比1和1比50的失衡中:最贫穷的50%的人只拥有全球财富的1%,最富有的1%的人拥有全球财富的近50%,贫富悬殊和收入差距已成为全球经济头号风险。祸起何方?追根究底,原因正在于“经济人”!

尽管整个世界都为财富抓狂,人人近乎经济人,正如电视片《大国崛起》提到的一句新教徒名言:“弄钱乃人生要事。”但经济人实际上只是一个假设,是约翰·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这门学问的哲学方法》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穆勒写道:“政治经济学预设了一个对人的任意定义,把人看作必然是在现有知识水平上以最少劳动和最小生理节制获取最多必需品、享受和奢侈品。”

这似乎也谈不上严格定义,但的确道出了经济人的基本内涵:自利、理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如要对经济人进行严格的描述,一个两点论就行:第一点,人是自利的;第二点,人是在财富上自利,追求效用最大化——尤其表现为追求财富最大化。这两点写尽经济人,一点也不能少,也用不着再多一点。如已经说经济人自利,就不必再说经济人理性,因为理性的含意完全可涵盖在自利之中。

人是自利的,这一点毫无疑义,正如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写:“毫无疑问,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自己。”不少人把自利等同于经济人,但实质上,经济人真正区别于人的特质在第二点,这就是“经济人”在财富上自利。穆勒表示:“有一些特定的人类事务,其主要的公认目的就是获取财富”。但穆勒也强调,这只是个假设,“没有一个政治经济学家会如此荒谬地认为人类事实上如此,但这种假设是这门科学研究的必要方法。”

人为什么要在财富上自利、追求财富最大化呢?穆勒把人在财富上自利当成所谓“最接近真理的假说”,但事实上,追求财富最大化仅只是人自利的手段之一,斯密在《国富论》中说:“我们一生到死,对于自身地位,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有一刻觉得完全满意,不求进步,不想改良。但是怎样改良呢,一般人都觉得,增加财产是必要的手段,这手段最通俗,最明显。”拥有更多的财富,就拥有更好的社会地位,就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可,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追求财富最大化,经济人并非为追求财富而追求财富。

《国富论》主要是斯密阐明经济发展的思想,目的在“富国裕民”。作为其前奏的《道德情操论》,斯密则主要是阐明其伦理道德思想,目的是“公民的幸福生活”。正因为此,《道德情操论》耗费大量的笔墨和篇幅论证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动机不是在别的,而就是别人和社会的认可——“注目礼”。《道德情操论》写道:“尽管这(即为注目礼而辛劳——注)会产生一种约束力,使他随之失去自由,然而,人们认为,这使大人物变成众人羡慕的客观对象,并补偿了因追求这种地位而必定要经历的种种辛苦、焦虑和对各种欲望的克制;为了取得它,宁可永远失去一切闲暇、舒适和无忧无虑的保证。”这是没有办法的,由于循环论证非法(注目礼的基本含义),人不能够自己评判自己,而必须通过别人来评判,人不得不追求别人和社会的注目礼。

人是“注目礼人”,经济人只是注目礼人的一种特殊形态。注目礼人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我”是围绕“我”的一种圆运动,就是说,一切人都首先为自己转;其次,“我”这一圆运动的圆心是别人对“我”的注目礼,就是说,一切人都必须替别人想,因为注目礼在别人那里,别人向不向“我”注目,对不对“我”致礼,由别人决定,所以“我”必须替别人想。注目礼人是“我”和别人的对立统一,“我”在围着自己转的同时也必须围着别人转,这就是共生的人性根源。

共生的方法:超越自私,走向和合


人性是“我”和别人的对立统一,那在“我”和别人的关系中,如何才能达到共生呢?人首先都是自己,“我”好,“我”美,“我”牛,“我”了不得,总而言之,“我”的价值比对方高——所以博弈不可避免,因为对方也是这样想的,“我”是“我”,可对方也不是什么“孙子”,也是“我”!如果要避免互斗乃至共毁,根本之道就是超越自私,具体可看以下五个指标:

1.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讲谦虚。
2.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察优长。
3.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有和气。
4.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善启发。
5.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能耐烦。

讲谦虚,察优长,有和气,善启发,能耐烦——一方如果能对另一方做得这五点,基本可断定:这一方对另一方超越了自私,达到了爱的高度和境界。如果这一双方关系关乎的是利益,则意味着这一方看到的利益更大;如果这一双方关系关乎的是理论,则意味着这一方掌握的理论更真更具包容性,就好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能够包容牛顿的经典力学。

正因为此,在人与人的博弈中,更具耐性、更有宽厚、更能包容的一方是真正的价高者,真正的价高者必定“笑在后面”,因为他要实现的是一个比对方更大的利益,自然而然就只能在后边,这就是“君子眼中有小人,小人眼中无君子”,也正是中华古圣先贤强调“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的根本原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价高一筹,就以高压人,逼人就范,一方比另一方价值高更体现在一方对另一方的包容和引导之中。

正义原本应该战胜邪恶,但从历史看,正义一时常常不能战胜邪恶。这并非老天不长眼睛,而在于正义的代表者一时缺乏对邪恶的包容和引导。也就像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君子为小人所败的现象,小人的确是小人,君子也确实是君子,但由于不懂共生之道,缺乏包容和引导,以义压人,以理压人,最后反被小人所制,此诚“伪君子斗不过真小人”!

真正的大道君子,一切小人都会掉进他的“陷阱”,倒非因为阴谋诡计,而就是因为小人就是小人。“上帝无言,百鬼狰狞”说的应该就是大道君子的气势,事实上,小人都是自己折腾自己、自己打倒自己的,大道君子以共生为念,始终对对方饱含善意。

超越自私,走向和合,共生是人类成本最低的相处之道!“全球视野、中华情怀、善待他者、和合共生。”——据说,赵启正先生认为这十六字可作为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处世哲学,深以为然。


本文根据第一届全球共生论坛发言论文编辑
刊发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经济要参》2013年第3期
论坛跳转  
不可以 发表新话题.
不可以 回复话题.
不可以 删除自己的发言.
不可以 编辑自己的发言.
可以 发表投票.
不可以 投票.